各党支部、各处室:
2013年2月26日上午,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党组在郑州联合召开了第21次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二十一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常委会精神,全面总结了十七大以来重点是去年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并对2013年全省高校党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将会议讲话提纲整理如下,请组织党员干部及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党委办公室
2013年3月1日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在第二十一次全省高校
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这次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是经省委批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和教育厅党组联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对做好今年我省高校党建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卢书记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高校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高校改革发展大政方针,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协调力量、凝聚合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省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求进、务实发展,取得新成效、呈现新局面。一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人数大幅增长。二是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是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重要成效。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高校党建工作新要求
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领会新精神、把握新要求,把改革创新、服务发展贯穿始终,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理论指导,推动党建科学发展。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全省高等教育的重大责任,也是全省高校党的建设的重大使命。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做到办学为了人民、办学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办学规律,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任务。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快一批特色骨干高校建设,提升全省高校整体水平。
二是强化服务理念,提供发展强力支撑。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确立了五位一体总布局,强调要“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加强我省高校党的建设,要着眼于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践,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切实加强“四个高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集聚、学科众多的优势,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社会发展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三是强化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化高校育人功能,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高校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着力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强化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研究继承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发挥高校文化育人作用,造就品学兼优、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优化党建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强化制度建设,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途径。制度建设要坚持顶层设计,以党章为根本,重点围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政工作协调机制。制度设计要体现统筹性和针对性,坚持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注重日常工作制度的修订完善,构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体系。
二、着力建设高校领导班子,切实提高办学理校能力
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大力推进高素质领导班子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中之重。
一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把领导班子配好配强。要认真落实“四个坚持”,全面贯彻“八字”方针,严格按照“五重五不简单”的要求,把好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政关,大力培养选拔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又爱教育、懂教育、献身教育的政治家教育家,尤其要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教育,切实提升高校领导干部把握方向、谋划发展、科学理校、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的能力。
二是着力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健全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决定。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班子的团结,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要同舟共济、相互补台,带头维护和增强班子的团结;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参与决策,恪尽职守,抓好落实,形成同心同向、共谋发展的合力。
三是着力改进领导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了解师生所思、所盼、所忧、所乐,及时为他们解疑难、办实事。要倡导真抓实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师生赞成拥护的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改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条件上。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强化对干部选任、招生录取、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引导高校领导干部自觉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保持好清白清正清廉形象,以优良党风带校风促学风。
三、坚持育人为本,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要积极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新方法,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牢固树立马克恩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敢于和善于回应师生关切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定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出版社等各类宣传载体建设,严格课堂、讲座、社团活动和网络管理,确保导向正确、阵地巩固。要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形式,采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青年教师是高校科研教学的主力,目前,全省高校专任教师8.9万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65%,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与学生年龄接近、沟通互动较多,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要坚持政治培养与业务提高相结合,做到政治上正确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学术诚信教育,加强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引导他们建功立业。要加强联系沟通、掌握思想动态,使他们自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三是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要充分利用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利契机,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打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增强感召力。要发挥社会实践的砥砺作用,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重视、关怀辅导员成长,创造条件增强辅导员岗位吸引力,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的教育指导作用。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要优化网络环境,利用微博、微信、飞信、QQ群等新兴媒体,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学业有成、思想进步。
四、坚持重心下移,切实增强高校基层党建生机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健全而充满活力,整个党的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重心下移,筑牢基础工程,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一是切实加强党支部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坚持重在基层、充实基层、保障基层的理念,不断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要科学设置党支部,积极探索在实验室、课题或项目组、科研平台、实践基地、学生公寓、社团设置党支部,实现党建工作与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有机结合。要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把场所阵地、基本建设落到实处,把必需经费纳入预算,以保证基层党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注重在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提高质量,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和凝聚在党的周围。要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内民主,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营造党内民主平等、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环境,保障党员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要加强党员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三是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注重机制创新,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采取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推进机制创新抓好党建,发挥好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要总结经验,探索新途径,深化抓党建带群建,加大对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支持帮带力度,为他们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推广规划协同制定、活动共同开展、阵地共建共享等做法,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