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婕,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19影像3班辅导员。
周六早上九点,在以往这个周末还能睡会儿懒觉的时间,我已经完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督促班级60名学生进行自诊打卡,测量体温,并整理统计上报数据。这份看似简单的统计上报工作,需要我每天花费近两个小时,打许多个电话才能完成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由于刚刚启用新系统,很多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第一天填报就有8个人选择“发热”,一个个打电话排查才发现纯属“手误”;还有人理解不够准确,认为自己不出门就是“隔离”,于是和同学们耐心解释“居家隔离和医学隔离的区别”;最头疼的还是部分学生无所谓的态度,早上说好的八点半完成打卡,但总有一些同学要等到辅导员“连环call”才睡眼惺忪、打着哈欠,拿起手机来动动手指。


晚上,组织学生通过“企业微信”直播平台召开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主题班会,开展网课正能量教育,就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开学第一课网络教学。
24小时随时待命、有问必答、有信必复、时刻准备着迎接新任务就是这段时间以来辅导员们最真实工作状态。在特殊时期,相比工作在医院和一线的同志们,我们这点辛苦又算得上什么呢?
平淡而忙碌的工作也依然留有“小确幸”:早上准时打卡的同学从80%提升到了100%;学生们参加的防疫志愿服务投稿公众号……这些工作中点滴喜悦装点了原本枯燥的疫情隔离生活。


疫情之下的相互关心和抱团取暖也让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更加紧密了。有个学生从苏州寒假打工回家了,被医学隔离在家中。每天我都会询问她“身体怎么样、精神怎么样……”我开玩笑地对她说,“天天’骚扰’你,你可别嫌我烦啊。”“其实每天被老师您这样关心感觉还挺好的,我妈都没这么关心我呢”学生笑着说。
当我去叮嘱每一个学生“少出门、戴口罩、多喝水、别熬夜”的时候,学生也往往关心我一句“老师,您也要注意身体啊”。每天在群里带着学生们给自己打气,给中国加油的时候,我们也会觉得隔离在家并不那么孤单了。
这次疫情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极佳时机,全社会都和我们形成合力,用实际行动给大学生们上了一堂最好的思政课。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战“疫”行动激发了每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集中力量办大事,几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强大优势;当西方国家还在抨击中国“人权”问题时,武汉大妈们已经在“方舱”医院里跳起了广场舞;年轻人们开始纷纷对流量小生、小花脱粉,转而崇拜起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这样的“男神”“女神”;隔离之下的人们开始反思“健康亲情爱情比名利金钱更重要”……这些一直以来我们思政工作者最想做且最难做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如今却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